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最新动态

2025年06期
特稿

加强政策体系建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写在习近平总书记“5·27”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

黄燕芬;杨宜勇;

2024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特别强调就业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推动中国就业领域重大变革。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将高质量充分就业置于重要位置,并出台多项细化政策,确保政策精准落地。政府聚焦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及服务业就业拓展,创造高技能、高附加值岗位,并深度挖掘服务业就业潜力。同时,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及时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保障。此外,政府还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并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服务精准性。经过一年努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就业机会更充分,就业环境更公平,就业结构不断优化。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就业优先战略,完善政策,加强帮扶,并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2025 年 06 期 No.540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3ZDA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1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智能时代高校学生能力评价及其实践

杨宗凯;

本文面向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围绕新阶段、新标准、新路径,探索构建“基础能力—高阶思维—未来素养”的高校学生能力认知框架。该模型突破传统知识本位评价范式,通过动态能力画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字化表征与增值性评价。实践表明,武汉理工大学依托智能技术融合多源数据,构建“诊断—干预—验证”闭环管理系统,推动专业结构动态优化与培养方案精准迭代,实现教育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的范式转型,为智能时代人才评价提供“金标准”。

2025 年 06 期 No.540 ; 202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数智时代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4JZD014)”的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6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特色大学生就业理论体系建设

多元主体下的青年就业场景、就业模式与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生态匹配理论

潘静洲;孙彬彬;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涉及教育、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系统匹配角度,构建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态匹配理论,将大学生就业工作解构为由高校、用人单位、政府、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构成的就业生态系统,并依据其潜在嵌套结构划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宏观系统四个子系统。结合管理学、经济学的匹配理论思想,立足数智时代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场景与就业模式新特点,提出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作用的四种机制: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供需匹配、就业服务与市场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的协调联动、就业保障与就业工作全局的多维适配。

2025 年 06 期 No.54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领导与下属变换关系动态变化的前因、后果及影响机制:基于全数据、多方法的动态研究”(项目编号:72272107)的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7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两个结合”视域下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体系的价值意蕴

柳晨;李怡;

在“两个结合”重要论述指引下,构建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维度看,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大学生就业的本质指向,全面发展观描绘了大学生就业的理论愿景,社会关系论阐明了大学生就业的互动逻辑,实践唯物观确立了大学生就业的规律要求。在新时代发展格局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就业育人方向、以“共同富裕”理论引领就业公平价值取向推动了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和条件公平的实现,以高质量发展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价值追求推动了从“就业”到“高质量就业”的转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引领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培育新时代职业人才的品格,“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念构建德行与才能并重的育人体系,“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推动理论认知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这种多维度的价值意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为构建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路径。

2025 年 06 期 No.540 ;
[下载次数: 11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要义、现状分析和实践路向

刘泽峰;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就业“扩容”与“提质”互动融通生成的重要概念,高质量充分就业之“容”包括就业岗位包容量和就业选择包容度两个核心范畴,“质”包括劳动者个体生活品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两个核心维度。当前,面对我国就业总体压力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从“扩容”和“提质”共同着手,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就业挑战,持续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2025 年 06 期 No.540 ;
[下载次数: 18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友情链接

下载中心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

《中国大学生就业》(以下简称期刊)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主办(以下简称学生中心),是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学术期刊,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全文收录。

《中国大学生就业》1999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各地就业指导中心、各高校的大力支持。从全面转型为学术期刊以来,已成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学术会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合作期刊,2023年成为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合作期刊。

一、栏目与服务面向

期刊目前主要栏目有权威声音、就业与人才培养、人才供需适配、就业创业政策解读、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就业思政、就业监测与质量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等。主要服务人群为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人才培养相关工作人员,大学生和中学生生涯教育研究者、就业指导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人力资源与就业研究人员,专业教师等。

二、刊期与定价

《中国大学就业》杂志为月刊,全年12期,大16开,96页,每期定价16元,全年定价为192元(含邮寄费)。全年订阅100份以上,优惠15%(请自行扣除折扣后汇款);统一结算的省市(自治区)则以双方签定协议为准。

、订阅方式

请各单位登录学信网在线征订管理系统(http://zzdy.ncss.cn/),1215日前完成在线填报订阅信息,并于1220日前通过银行转账或支付宝等支付方式将订刊款项汇至学生中心。我中心将及时开具增值税普通电子发票并通过线上征订系统直接发送至联系人预留邮箱,可在线自行下载打印。

按国家相关规定不能预开增值税发票,需请各单位先行汇款,学生中心承诺将在订阅款到账七个工作日开具并发送电子发票;如不能先行汇款,可自行通过中国邮政系统订阅,邮发代号:82-631

四、邮寄方式

发行渠道采用中国邮政系统,订阅1份的采用印刷品方式邮寄(邮政部门不提供跟踪查询服务);订阅2份及以上的采用邮政快递方式邮寄(邮政部门提供全程跟踪查询服务)。如未能按时收到杂志,请及时反馈我们便于核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任老师  010-68352386  18611342041

 

  

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

2024929